news-ban
新闻中心
Press Center

承先志・敢为先 —— 首刚钢铁党员七一党建顺德行纪实

发布日期:2025-07-05

当 2025 年 7 月 1 日的晨光洒向南粤大地,首刚钢铁好钢支部与鼎联支部的党员们已整装待发,以一场沉浸式的党建实践之旅,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 104 周年。

这场以 承先志・敢为先” 为主题的活动,将顺德的奋斗地标化作流动的党课,让党员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,触摸 “敢为天下先” 的精神脉搏。

4c76ed691e438cc1f7d140bd1dd5b955.jpg

一、中心沟围垦纪念馆:寒夜里的拓荒史诗

首刚钢铁的党员们首站抵达中心沟围垦纪念馆,馆中泛黄的老照片与复原场景,重现了 1970 年那个凛冽寒冬。

三千多名顺德青年肩扛锄头、手推独轮车,在伶仃洋畔筑起 “围海造田” 的奇迹 —— 十四平方公里的土地,不是钢筋水泥的堆砌,而是靠血肉之躯在潮汐与淤泥中 “挤” 出来的。

首刚钢铁的党员们驻足在复刻的堤坝模型前,深切感悟到先辈们在艰难困苦中改革创新、拼搏奋进的伟大精神。

DJI_20250701143206_0019_D.JPG

二、甘竹滩水电站:困境中的创新之光

转过蜿蜒的西江堤岸,甘竹滩水电站的灰黑色坝体在江面上投下厚重的影子。这座建于上世纪 70 年代的水利工程,曾是珠三角 “电力荒” 中的一盏明灯。

走进展示馆,锈迹斑斑的发电机组与泛黄的设计手稿构成震撼的视觉交响:在苏联专家撤走、国内技术空白的困境下,顺德工程师们用算盘计算流体力学数据,用土法烧制的耐火砖搭建机组基座,甚至把渔船改造成临时作业平台。

“没有吊车,就用竹筐吊设备;没有图纸,就拆开水泵一点点测绘。” 讲解员指着一组老照片,画面里工人趴在滚烫的钢板上焊接,汗水在金属表面蒸发出白雾。最令人动容的是展厅角落的 “创新墙”,记录着当地百姓发明的 “水下扒沙机”“竹笼固基法” 等土洋结合的智慧,印证了 “办法总比困难多” 的实干哲学。

三、精神的接力:从历史坐标到现实回响

返程的大巴碾过西江堤岸的暮色,车窗外,顺德现代工业区的灯火渐次亮起,与江面上水电站的老灯塔遥遥相望 —— 当年先辈们在煤油灯下绘制的蓝图,如今正化作智能车间里跃动的钢花,而 “敢为先” 的精神火种,早已在两代钢铁人的目光交接中,燃成了照亮前路的火炬。

17517062831906151.png